政务公开?>? 新闻发布会
文字实录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宋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高兴邀请到省消防救援总队二级专员李东兴先生向大家介全省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有关工作情况,同时,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虎先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总队长沈民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胡林涛先生、省商务厅副厅长郭斌先生、省应急厅副厅长石守洪先生、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郑怡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下面,首先李东兴先生介绍情况。

省消防救援总队二级专员(副厅级)李东兴: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助力辽宁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自去年以来,按照国家有关工作部署,即时比分相继组织开展了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等3个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治理。

??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配合下,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

??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采取联合执法、属地检查、宣传引导等综合手段,着力解决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非法改装等问题。今年以来,全省累计查办电动自行车及配件违法案件660余件,制假售假和非法拆改等问题得到初步遏制;新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0.1万个,有效缓解了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的问题;利用“以旧换新”政策,更换电动自行车7.6万辆,电动自行车存量风险逐步降低。今年上半年,全省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5起,同比下降66.7%。

??特别是从9月1日起,国家强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施行。新标准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整车标志、整车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防火阻燃、塑料占比等技术要求。新标准实施后,将有助于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有效防范非法改装,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我们将会同工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加大新标准的宣贯力度。同时,结合即时比分实际,推动即时比分《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共享换电设施安全管理意见》等相关政策、制度、标准出台,确保整治见效落地。

??二、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新改扩建项目增多,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风险加大,尤其是既有建筑内部、限额以下小型施工改造项目,点多面广、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火灾风险极高。近年来,全国该领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为此,经国务院同意,去年12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部署开展系统整治。今年3月,省安委会印发了《全省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我们针对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医院、学校、养老院等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动火作业,重点采取了十大措施,主要包括: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人员密集场所在使用、营业期间动火作业;严格审批备案,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实行属地备案;严格单位内部审批;严抓无证上岗作业;严格动火现场管理;强化监管执法;强化警示曝光和举报奖励;强化动火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强化标准约束和信息化手段应用。全省已连续3个月开展了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检查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11157处,督促整改隐患2832处,行政处罚54起,行政拘留17人。通过整治,单位动火作业的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违规动火作业管控渐趋规范。下步,将推动出台即时比分《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备案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建立动火作业供需平台和线上备案系统,进一步压紧压实全链条安全管理责任,规范限额以下工程管理。

??三、关于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

??今年3月,省安委会印发了《全省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重点针对房屋市政工程建筑墙体和冷库、室内冰雪场馆所使用的保温材料,有效解决建筑保温材料领域存在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针对生产流通环节产品质量问题,采取加强生产质量管控,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二是针对质量评价失准失真问题,采取规范出厂检验检测,严格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三是针对施工环节违规违章问题,采取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严把施工质量关、安全关。四是针对既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问题,采取常态化排查,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等措施。五是针对冷库和室内冰雪场馆安全监管问题,采取加大建设过程监管力度,强化使用环节协同监管等措施。六是针对溯源追责力度不够问题,采取加强源头质量追溯,严格事故倒查追责等措施,压实责任。行动开展以来,通过建筑保温材料生产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全省共摸排建筑保温材料生产企业284家、销售企业850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118家,通过规范产品出厂、进场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产品源头信息管理进一步强化,违规使用不合格材料现象明显减少。

??以上三个全链条整治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涉及面广、关联度高、链条长、周期长,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担当作为,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借此机会,恳请广大新闻媒体持续关注并继续予以大力关心支持,同时期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民携手消除火灾隐患,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宋健:

??谢谢李东兴先生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国际在线记者:

??省工业和信息化推进“三个全链条整治”工作中,涉及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等多个领域,能否从企业生产的层面,为我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省工信厅陈虎副厅长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三个全链条整治”工作中,始终严格落实国家相关工作要求,认真按照省安委办、省消安委的具体工作部署不折不扣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电动自行车整治方面

??切实履行行业标准宣贯、规范行业发展等工作职责一是专班推进。成立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推进小组,并专人参与专班工作二是全面摸排。目前,全省无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有2家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获证企业。三是落实责任。加强标准宣贯,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组织学习工信部新制定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等国家标准、政策文件,提升行业管理工作能力四是信息共享。及时与各相关部门共享工信部已公告的二批共30户符合《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推动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列入即时比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方案,让消费者购买到放心、合格的电动自行车产品。

??二、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整治方面

??依据省安委会《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一是集中对《焊接与切割安全》和《电阻焊机的安全要求》现行标准在行业管理层面和生产企业层面加强宣贯执行。二是结合实际对以上两个标准提出修订意见建议,适应新安全形势和高水平安全需要。三是在全省范围内组织摸排电气焊机生产企业数量、规模、产品类型等基本情况,并建立信息库。

??建筑保温材料整治方面

??一是摸清底数。第一时间联合省市场局行业协会,全面摸排建筑保温材料生产企业产品信息全省共摸排建筑保温材料产品16种,生产企业284户二是更新台账。及时完成对聚氨酯黑白料生产企业信息补充摸排与台账更新三是推广应用。围绕工信部《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补充推荐了即时比分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相关技术和产品,推动优质合规产品扩大应用。

??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省消安委的领导下,继续与各部门协同配合,持续做好相关领域标准宣贯规范行业发展等工作。

??谢谢。

法治日报记者:

??请问公安机关在即时比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沈民总队长: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省公安厅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工作部署,充分履行职能作用,统筹组织交管、治安、网安、环食药侦等多警种联动,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在登记管理方面,全省公安交管部门严格执行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制度,广泛拓展登记服务点,目前,全省已纳入登记管理电动自行车377.1万辆。在秩序管理方面,严查驾驶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严重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查处上述严重交通违法15余万起。在宣传教育方面,采取宣传驾驶常识、组织劝导提示、曝光案例等方式,广泛推送交通安全警示信息,引导电动自行车群体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二是配合做好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在日常监管方面,主动配合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加大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目前,已累计清理违规停放充放电的电动自行车5.6万辆,开展劝阻提示12.1万人。在消防教育方面,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五防宣传进社区等活动,主动宣讲安全充电、规范停放、应急处置等消防安全知识,切实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三是强化协同治理严打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在打击整治方面,配合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制假售假整治,对市场监管部门抽查发现14家经销单位16批次产品不合格线索进行研判,组织相关地市食药侦部门逐一落地核查。在线上清理方面,持续加强电商平台网站信息监管,督促各平台主动屏蔽清理涉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信息398条。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各项管理措施,切实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全力推动整治行动走深走实。

辽宁广播电视台记者:

??刚才提到公安机关广泛拓展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点位,请问群众购买电动自行车后都可以在哪些地方登记上牌呢?

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沈民总队长: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就近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提高登记管理服务能力,可以在以下登记上牌服务点办理牌照:一是市、县两级车管所和城区交管大队开设的电动自行车登记窗口;二是有“带牌销售”业务的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三是交警“马路学堂”开设的电动自行车登记服务点;四是城区较大规模、常驻交警、配备固定警务室的交通路口开设的电动自行车登记服务点;五是交管部门在人员集中地区开设的电动自行车“流动”登记服务点。

??在这里提醒大家,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在办理车牌时,携带车辆合格证、来历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和身份证件即可办理。同时,在购买电动车时,要区分国标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如购买的是电动摩托车,要携带相关手续到车管所办理摩托车号牌,并持有相应准驾资格的驾驶证件才能驾驶。

辽宁日报记者:

??电动自行车安全全链条整治,针对停放充电设施建设做了哪些工作?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胡林涛副厅长:

??感谢您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关注。电动自行车安全全链条整治是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工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安委会工作部署,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工作:

??一、完善制度设计,强化政策引领

??2024年10月,我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出台《既有住宅小区增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制定了建设导引,系统规范了部门职责、建设流程和技术标准,为全省充电设施建设提供了建设依据和工作保障。

??二、统筹推进建设,确保实施成效

??摸清充电设施建设需求,确定建设主体,有物业企业的小区,由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建设主体,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由属地政府、街道社区作为建设主体,住建部门统筹协调推进建设。专项整治以来,全省累计新增充电端口20.1万个,其中2024年新增15.6万个,2025年上半年新增4.5万个。

??三、强化协同监管,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住建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全链条整治,建立“物业巡查-部门联动-问题整改”的工作闭环。将电动自行车安全整治与正在开展的住建系统消防安全集中整治、物业问题集中整治相结合,累计整改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问题490处,整改率达100%。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协同监管,切实筑牢电动自行车安全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欢迎媒体朋友继续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

香港商报记者:

??辽宁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自2024年实施以来,就备受消费者关注,请问在2025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中有哪些进一步优化举措?

省商务厅郭斌副厅长:

??今年以来,省商务厅持续加大全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力度,消费者和相关企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截至7月26日,即时比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进展良好,全省已完成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76912辆,开展各类以旧换新活动场数476场,拉动销售额约1.52亿元。

??为更好的优化消费者的活动体验,提升消费者的参与热情,省商务厅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组织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主要电动自行车企业,召开辽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座谈会,共同座谈交流优化操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保障活动安全等方面工作。二是持续优化消费者活动体验。先后印发《关于优化电动自行车补贴政策的通知》《关于做好2025年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内容主要包括:提高补贴金额。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将补贴标准从300元/台调整为500元/台(换购铅酸电池电动自行车600元/台)。扩大销售店面范围。允许具有品牌方销售授权、具有一定销售规模的个体工商户销售门店参与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简化活动流程。各地不再将新车上牌作为以旧换新补贴的前置条件,消费者仅需登录“辽事通”程序上传个人身份证、银行卡2项信息,其他流程均由销售门店代办,实现以销售门店为场景,“1车+1手机+2项内容”一站式服务。三是确保活动安全进行。指导各地做好老旧电动自行车的存储和转运安全,及时清运交至销售门店的老旧车辆,做到“一日一清”,回收的老旧电动自行车及自带蓄电池确保规范移交给拆解或综合利用企业安全储存并专业处置,严禁出现非法拆解、流入二手市场等有安全隐患的现象。有效杜绝在以旧换新流程中发生爆燃事故。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班作用,广泛调动各方力量,打好政策“组合拳”。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及时对各地置换数量、销售额等工作指标进行通报。二是进一步优化消费者活动体验。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经验做法,指导各地进一步简化活动流程,加强对销售门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持续提升以旧换新服务质量。主动配合相关专业监管部门工作,避免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流入市场。三是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各类媒体资源,持续加大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流程的宣传力度,引导有需要的群众广泛参与活动。做好热点问题政策解读,确保消费者和商家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处理,为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辽宁法治报记者:

??焊接与热切割等特种作业专业性强、危险性大,容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并造成群死群伤。请问省应急厅在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质量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省应急厅石守洪副厅长:

??一是严格落实考培分离要求。为解决当前即时比分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工作存在的考培分离不彻底、未采用实物实操考试等突出问题,按照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考试机构和考试点管理规定》,特别关于特种作业“考培分离”要求,即时比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考试点规范化建设,推动特种作业实操考试设备更新、改造,采用真实设备进行焊接与热切割等作业类别安全技术实操考试,探索应用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操人工智能考评辅助系统,提高电气焊热切割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质量,推动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

??二是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即时比分研究开发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监管服务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动态管理,通过AI技术自动比对机构场地、师资、设备等资质数据,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化培训学时记录,依托大数据模型实时预警“学时造假”“资质挂靠”等风险,实现培训机构从准入到退出、培训到考试的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同时,强化线上检查,对培训考试情况进行视频巡查,严防培训考试作弊和信息造假。

??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024年,全省应急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开展专项治理“回头看”,严厉打击培训考试机构基本条件不足、不按大纲施教、培训档案造假、考试“放水”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淘汰不合格培训机构和考试点。同时,将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作为执法检查必查项,依法查处无证、持假证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严格履行“用工必查证”的主体责任。

辽沈晚报记者:

??省市场监管局在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省市场监管局郑怡副局长:

??谢谢您的提问!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

??省市场监管局结合工作职责,聚焦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有效落实部门质量监管责任。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对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责令改正757家;开展电动自行车及配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590批次,发现135批次不合格。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查办电动自行车及配件违法案件660件(其中查办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案件197件),移送司法机关1件,结案632件。全省开展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代理商等单位行政约谈2298家次。重点采取以下工作举措。

??一是发挥联动机制,合力推动落实。采取“四不两直”和“局组联动”方式,持续对各地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开展明察暗访,及时对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处置,对涉嫌改装拼装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等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及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积极配合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开展联合调研、座谈、会商,压实责任链条。

??二是广泛约谈指导,压实主体责任。联合省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驻辽机构行政约谈、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以及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座谈,宣传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向电商平台发出规范线上经营行为合规提示,推动企业代表签署《坚持合规经营和自觉抵制非法拼改装电动自行车承诺书》《电动自行车经营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三是规范经营行为,实现全域覆盖。开展集告诫、提醒和执法检查于一体的拉网式、过筛式全覆盖监督检查。针对即时比分平台、自营交易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加强“解互认协议”“解限速”“增容量”以及未经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和充电器等网络交易信息监测。开展电动自行车及配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落实“即抽、即检、即报告、即处置”要求,强化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的震慑作用。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收费专项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持续贯彻落实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要求,加大电动自行车及配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督抽查力度,推动企业落实好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宋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各位发布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